新闻资讯 News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开市迎来三周年 科创板尽显“硬科技”底色
发布日期:2022-07-27 阅读次数: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科创板将迎来开市3周年。三年前的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如今,经过三年的砥砺前行,科创板上市公司队伍不断扩大。目前,登陆科创板的上市企业已达437家,总市值已接近5.5万亿元,专利申请总量为14万余件,彰显了强劲的科创属性。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服务高科技企业,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一件大事。三年的稳健运行,科创板初衷不改: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见证了科创板注册制改革“试验田”的诞生和稳健运行。在他看来,科创板开板三年来,总体上改革取得较好效果,符合预期。


  科创板注册制平稳运行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注册制改革试验田开始播种。“三年来,科创板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支持,极大地鼓励了企业的创新研发,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市场基础。”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三年以来,科创板发行上市愈发包容,为更多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壮大提供便利。


  事实上,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健康和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创板制度的顶层设计。2019年3月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同时,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6项配套业务规则。这些办法和规则表明,核心技术的专利权在发行方科创板上市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更好地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证监会于2020年3月制定并发布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其中,3项常规指标和5项例外条款均包含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情况。今年6月10日,上交所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企业范围从创新药企业拓宽至医疗器械企业,科创板包容性进一步增强。


  在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平稳运行的基础之上,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起来。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顺利上市;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正式开市,试点注册制同步落地。今年3月,上交所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转板办法(试行)》,转板办法日趋完善;5月,北交所“转板第一股”观典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互联互通。


  创新示范效应日益凸显


  高研发投入,令科创板尽显“硬科技”底色。以光峰科技为例,其2020年全年研发费用支出2.04亿元,占2020年全年营收比重为10.49%;2021年,其研发投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5.78%,研发投入逐年提升。


  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研发投入强度看,科创板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10.3%,两倍于创业板企业(4.9%),五倍于主板企业(1.8%),整体上展现出高研发投入的特征。


  与此同时,“硬科技”属性定位以及包容性制度设计,让一批专利发明人成为勇敢的资本市场弄潮儿。以科创板上市企业光峰科技为例,其董事长李屹目前为止是光峰科技1732件专利的发明人,从2008年至今,平均年专利申请115件,他既是潜心钻研、掌握着前沿核心技术的专利发明人,也是带领企业航船登陆科创板、直面资本市场浪潮的“掌舵人”。


  智慧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创板437家上市企业专利申请总量为14万余件,有效专利总量为7.9万余件,授权发明专利总量为4万余件。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而言,科创板企业的专利强度(指每亿元营收所对应的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是主板企业的9倍,创业板企业的3倍。在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科创板企业的专利强度最高。


  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


  资本是助推企业腾飞的利器,科创企业通过上市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也面临不小的专利压力。“三年来,很多同行竞争者会通过专利诉讼手段与拟上市企业展开竞争,他们往往通过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以质疑拟上市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或者通过专利权属纠纷以质疑拟上市企业不具备科创属性。”北京立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海东告诉本报记者。


  2020年6月,就在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冲刺科创板的关键时期,公司遭遇了光峰科技的专利狙击,最后以签署专利许可协议结束纠纷有惊无险获批上市。当然,有些科创企业的上市之路也因专利纠纷被按下“暂停键”,例如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因涉及相关专利和商业秘密纠纷被科创板上市委宣布暂缓审议。


  作为参与过多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辅导工作的知识产权律师,于海东三年来最大的感受是,越来越多的拟上市企业在辅导期都开始针对其主营业务产品的专利侵权风险进行预警排查,以排除申报上市所存在的潜在障碍,尤其是拟上市企业高管特别重视其主营业务产品的专利侵权风险。


  除了上市辅导机构外,一些地方知识产权部门也重视加强对拟上市或者上市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据了解,三年来,湖北、重庆等地的知识产权部门举办多场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专题培训活动,推动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鼓励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上市融资,加速专利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拓宽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本报记者 陈景秋

 



江苏华企立方市场部编辑发布